监利市人民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2021—2025年是国家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是医院奋力走向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夯实三乙基础,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确定医院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实现医院在“十四五”期间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现代化,全力打造统筹有力、共享共赢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全市160万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二、规划思路
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雅、设施精良、管理规范、技术精湛的全省前列的县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医院发展、员工幸福、社会满意的美好愿景。
三、发展目标
1、形象建设:在新的等级医院评审创建周期内第一批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夯实“三甲”基础、完善“三甲”功能、实现医院形象大升级。
2、医院规模:“十四五”期间医院内科综合楼竣工启用,编制床位1000张,现有编制床位1000张,届时医院总编制床位数达2000张。实施“一院两区”的发展战略,完成征地工作和设计方案,为医院下一个五年发展打好基础。
3、人才建设:建立学科人才梯队发展规划,为内科综合楼启动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招聘、引进、培养所需要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总人数90%以上。“十四五”期间医院将引进临床本科生、规培生、研究生150名左右,医技人员30名左右,并按实际开放床位按比例招聘一定数量护士,在本周期内医院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医院将出台“青英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选拔40-60名各专业“青英人才”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送至国内顶级医院接受高层次专业培训。
4、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优势学科精品专业,将优势学科同质化,同步补齐短板专业、特需专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期内以国家五个救治中心(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国家PCCM(危重症医学科)建设为抓手,同步开展MMC(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和VTE(静脉血栓栓塞防治中心)救治中心建设。以发展微创、无痛、介入、多学科诊疗为突破点,全面提升学科能力,进一步加强危重症管理,本周期内将完成神经重症、心血管重症、呼吸重症的建设。
5.科研教学:力争五年内统计源期刊论文数达到150篇,SCI文章达到10篇以上,完成两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每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10项以上,每年举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10项。确保做精做细做好国家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湖北科技学院和长江大学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完成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进修任务。力争2025年之前完成湖北科技学院教学医院的挂牌,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
6、效益指标:五年内,业务量及经济收入年增长率按5%-7%规划。到“十四五”末,门诊量达90万人次/年,住院量达7万人次/年,手术量达2万台次(重点发展日间手术),平均住院日8天以下。总收入8亿元以上,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部次均费用等三级医院考核指标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病人满意度达96%以上。
7、质量建设:五年内,医院形成基于数据质控为核心的大质控管理运营模式。实施电子临床路径管理病种150种以上,入组率≥70%,完成率≥80%;单病种质量管理病种51种;出院患者病历3日归档率≥95%,病历终末质控率科级≥100%、院级≥30%,甲级病案率≥95%;非计划再手术上报率100%;住院超过30日患者上报率100%;手术、麻醉、输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各类负性数据均低于全省均线值。
8、信息化建设:以智慧医疗建设为总体目标,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开放互联,2021年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2022年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四级测评,2023年通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乙等测评,2024年通过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三级测评,2025年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六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
9、文化建设:围绕医院质量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价值观念整合、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流程科学和团队精神构建的系统工程,大力传承“崇德精医,创新笃行”的医院文化,使医院发展有方向感,员工有归属感,工作有成就感,职工有幸福感,青年有希望感,逐步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保障举措
(一)以创建“三甲”医院为契机,深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形成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科室质控小组、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为主体的四级质控体系,全面确保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法制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建设为准则进行科学质控管理。强化各个质量委员会的作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推动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
加强医院质量目标考核。并将质量考核指标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质量与安全国考指标的监测与管理,多措并举,保障质量管理有效落实,实现诊疗标准的落实和标准流程执行的同质化管理。
在医院“智慧化”建设基础上实行质量管理的升级。借助信息化平台,组成全面全流程信息监控系统,把事后处理转化为事前自动提醒与预警,同时做到事中监控与事后评价,有效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通过不断地进行智能化建设,实现实时预警、风险关口前移。铸就“质量是医院生命”的理念,并融入每一位员工的具体实践中。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审核,开展内部验证,评估医院质量活动和质量体系的符合性,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要求,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高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等十项安全改进目标,明确牵头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培训并及时实施相关工作,强化考核督促,做好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
(二)医院内科综合楼建设项目竣工,同步调整住院病区。
内科综合楼项目选址为医院整体搬迁规划设计的二期预留地,2020年11月开始建设,预计于2024年完成建设并启动。设计地上24层,地下2层。其中1-3层设置为裙楼,设置科室有住院部大厅、收费室、放射检查、超声影像检查、自助银行、健康体检科、计算机备灾中心机房等;3-4层为血液透析室等;5-23层为标准病房,每个病区设置病床位51张,设计总床位969张;24层为计算机机房及模具教室、视频会议室等;地下两层为停车场及部分设备用房,设置地下停车位327个。
现有综合住院楼设定为外科综合楼,病区进行重新设定,同步恢复食堂综合楼原有功能。
实施“一院两区”的发展战略,完成征地工作和设计方案,为医院下一个五年发展做好规划。
(三)合理增加设备投入,适应医疗业务发展
五年内,除日常运营外,拟年均投入1500万左右引进中高端设备,大力支持业务发展,如采购4K和3D腹腔镜设备提高腔镜手术率,引进超声内镜等专科设备支持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为建设省市级重点专科做好有力支撑,补充完善五大中心建设相关设备,改建专科ICU加强急危重症诊治体系建设等。
强化平台建设,“十四五”期间内科综合楼启动后,拟投入5000万左右引进中高端CT和磁共振设备,补充常规CT,按3台MRI(1台高端,2台常规)和4台CT(1台高端,1台中端,2台常规)配置,同步完成ECT的论证计划。扩展我院的检查手段,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同时缓解因大型检查设备不足、预约时间长导致患者流失等问题。
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有力支持,在今后五年,医院将提高医疗设备的更新替换和引进效率,同时注重设备投资效益,加强设备使用管理,保持先进设备在同级医院的竞争力。
(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人员结构,筑牢人才强院的根基。
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战略发展的眼光,积极做好各类人才储备,增强医院发展后劲。按照学科建设需要,继续实施人员公开招聘,有计划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放开对高学历、高职称特需人才的引进,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制度,保障内科综合楼的顺利启用。
全面落实医院“青英人才”培养计划,医院将全力保障“青英人才”在待遇、晋升通道、业务平台上的需求,营造宽松环境加快人才成长,同步打造在本地区乃至荆州地域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控制人力成本,优化人员结构。医院岗位实行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岗位总数将依病床数与工作量适度补充。控制行政后勤人员比例,将行政后勤人员比例控制在全院职工总数的10%以内,对安保,保洁,水、电、弱电的维保等进一步实行社会化,探索非专业岗位实行新的用工制度,严控人力成本。
(五)注重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发展,使医院学科建设步入“快车道”,促进整体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发展优势学科、补齐短板专业。五年内着力打造优势学科、特色专科,优化学科结构,将优势学科同质化。继续保持并发展肝胆外科、胃肠腹壁疝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学科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大力发展心内科、普胸甲乳外科、泌尿外科、儿科、肾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通过多学科融合,建立中心医疗模式,实现科室间医疗资源的优势互补。
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3—5个三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大力支持各专科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对照湖北省重点专科创建文件,做到“应创尽创”。
完成八大医学中心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国家PCCM(危重症医学科)中心,MMC中心(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和VTE中心(静脉血栓栓塞防治中心)的建设工作。力争2021年建设成基层胸痛中心;2022年建设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2023年建设成高级卒中中心;2023年建设成创伤中心; 2023年建设成MMC中心;2024年建设成VTE中心;2025年建设成标准版胸痛中心。积极拓展与区域上级医院和国内知名医院的科研合作领域,提升医院重点专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增设专业科室。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规模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大力发展和细化亚专业科目,打造一批具有强势品牌的细分专业;加强急危重症诊治体系建设,在原有的综合ICU、小儿ICU、急诊ICU的基础上建立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科重症病房,届时全院ICU病床总数将达到70张以上。进一步促进医院向以高精尖技术为主导、对疑难疾病具有特色治疗的大型综合医院转型。
推动医技科室发展。加强医技科室业务建设,依托医改政策,拓业务、增实力、创品牌上下功夫,在医共体范围内使检验、影像、病理、心电检查、消毒供应等成为对外开放的平台。拓展健康体检中心空间,提升体检服务水平。
形成学科发展促进机制。坚持分级管理、分步推进,对重点学科着重在提高水平、扩大影响上下功夫,推动优势技术向“拳头品牌”转变;对优势学科给予倾斜支持,着力在形成气候、形成优势上下功夫,实现特色品牌由“冒尖”向“冒头”转变;对发展较慢、优势不突出的学科,采取引进学科带头人,优化设置结构,力争在点上突破、面上提升。建立学科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纳入绩效管理,确保按任务要求、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六)全面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带动技术、能力、服务和管理的提档升级。
在“十四五”期间,围绕创建三甲医院的基础上,抓住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和三甲医院标准持续用劲,全面固化创建机制和成果。
依托医院标准化建设、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以及DRGs、DIP付费方面的改革,全面强化质量管理,落实医疗安全目标、重点抓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病案首页合格率和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重视专科协同发展,继续推行“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强化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满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需要。对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开展内部验证并及时分析和反馈,对医疗质量问题和医疗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干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在“强基础,盯重点,抓薄弱”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健全质量检查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总结评估,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推动医疗质量呈螺旋式上升。
(七)大力实施科教兴院战略,不断发展医院新业务新技术,促使科研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十四五”期间,着力提高科研立项水平,使医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能进一步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科研要在“抓重点、破难点”上狠下功夫,“争做课题”,即要争取省、市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协作攻关”更要紧盯本专业的尖端领域,寻求省内科研合作。力争完成一项省级科研项目,两项市级科研项目。
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务。各临床科室在院内新技术评比周期内(两年)要求至少开展一项,要把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在诊疗中的比重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并在绩效分配、医保支付上统筹调节,与科主任的职级挂钩,形成利于业务发展的正确导向。
具体业务发展工作一是要大力发展基础技术、救命的技术,发展对急性创伤、急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颅脑损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技术,大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二是要发展医学前沿技术,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技术标准和要求,瞄准必备尚缺的项目和医学前沿技术,对有苗头、有前景的技术项目给予大力扶持,促进在限制内医疗技术上有新的关键性突破,比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肿瘤深部热疗、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等。三是要全面推行“微创外科计划”,在本发展期间,手术科室微创化率力争达90%,提倡在肝胆、胃肠、普胸、妇科、泌尿五个专业实行全微创手术,为更好对接DIP付费,全力推行日间手术和快速康复计划,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降低每床时间消耗指数和每床费用消耗指数。四是要突破瓶颈技术迅速加快步伐,力争在本周期内相关专业能够独立开展急性心梗支架置入技术、外周血管介入、生殖医学、卒中患者取栓、颈动脉支架置入等前沿技术。
继续巩固临床教学工作,规范在职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逐步实现医务人员分阶段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力争成为湖北科技学院的附属医院。全院业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100%,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分达标率9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的学分达标率100%。力争主办省市级学术会议25次以上,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八)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强化门、急诊质量内涵建设,促使区域性“大门诊”发展强劲。
要将门诊发展作为医院在“十四五”期间新的发展引擎,在“十四五”末门诊人次要力争突破90万人次,门诊收入占到医院业务收入的40%以上。一是加强智慧门诊建设,从预约到就诊全程自助化、智能化。全面推行网上预约挂号、缴费,做好分时段就诊,通过智能导诊,达到多种方式支付、诊间预约、智能发药,彻底改变传统的就医模式,大大缩短就医等侯时间。二是加快互联网医疗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和5G功能全面对接省内优质资源,与省内外上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手术、查房,满足患者的医疗救治需求。三是进一步优化一站式服务流程,成立医院服务中心,集合全院办证、复印、转诊、医保等服务性窗口,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四是全面扩展门诊功能、加快门诊医生力量配备,成立门诊MDT工作室,本周期内将完成胸部肿瘤MDT、乳腺癌MDT、消化道肿瘤MDT建设布局,同步开设全科医学门诊、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优生优育门诊等亚专业门诊和三级医院必备的专科门诊,全面服务于广大患者。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门急诊管理,扎实做好各类应急处置工作,全力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建立城乡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优先配齐抢救、转运、通讯等先进设备,实现急诊与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对接。加快急救队伍的素质提升,加强急救技能训练,达到快速、有效、连贯、畅通,提高对急危重症的反应处置能力,发展成为应急能力强、社会公认、患者首选的医院。
(九)提升院感感控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加强院感管理队伍建设,补充临床专业和微生物学人员,使人员数量及结果合理化。强化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能力。
持续质量改进,保证各项指标均达到三级医院控制标准设定目标值:1、医院感染发病率≤10%;医院感染漏报率≤10%;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5%;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30%;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菌送检率≥3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手卫生知晓率达100%、正确率达≥95%、依从性≥90%;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9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控制在全省基线范围以内;无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推行量化质控指标考核模式,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继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重点加强三管一切口监测和防控措施督导,切实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更新新的监测系统,数据与省质控平台对接,做到能够与同级医院比对,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加强新职工和高年资员工的培训,多安排感控专兼职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强化感控意识,提升感控能力。
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在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组织员工进一步学习重大突发疫情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的防控演练,保证应急救治需要的物资和设备齐备,全面提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救治能力。
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损伤,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培训和督导,做好暴露后处理及随访工作。正确规划和管理新建内科综合楼布局流程,使其符合医院感染感染和卫生学要求。严格按规定落实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储存、交接,规范各环节流程,杜绝泄露事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十)重视护理专科发展,加强服务内涵建设。
加强护理队伍及护理学科建设。一是根据医院设置床位,增加护士人数。二是进一步优化护理学历层次比例,引进高学历护理人才。三是稳定临床护士队伍,完善护士岗位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四是加强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争取五年内培养专科护士达全院护士总数的10%。五是围绕医院五大中心的建设,培养护理相关专业人才,如脑心健康管理师等。六是制定护理省级重点专科建设计划,五年之内争创护理省级重点专科。
打造专科护理品牌,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全院推进”一病一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以静脉治疗小组、伤口造口小组、VTE小组、跌倒管理小组、营养专科护理小组、糖尿病管理小组等为监管平台,不断提升专科护理质量。逐步开设伤口造口护理门诊、糖尿病护理门诊、呼吸治疗门诊等。
提升护理服务内涵,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一是以国家卫健委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为抓手,积极配合医疗做好相关改进工作,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并紧跟国家政策,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等服务工作。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外部力量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护理工作高效、共享、同质。
(十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打造全新数字化医院,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效能。
我院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建立数字化智慧医院信息系统为方向,依托“云计算”、基于“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实现“智慧医疗、以人为本”为长远目标,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布实施、阶段跟踪。
十四五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4000万元,分三步实施。第一阶段要做好网络安全改造、建设新一代HIS、结构化电子病历、医院集成平台、全院无线网络、移动护理及护理管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搭建起智慧医院的框架,达到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第二阶段上线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互联网医院、银医通软硬件更新换代、建立临床大数据中心和运营大数据中心,实现患者就医、行政办公、医疗质控、运营管理让数据多跑路,提升智慧医院建设内涵;第三阶段进行智慧病房改造、开展5G手术室建设、引进AI医疗辅助系统、逐步实现信息系统上云,运用前沿信息技术实现高度感知、互联与智能,使医院成为一个能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持续进行服务创新的高效生态系统。
(十二)以经济运营管理为抓手,推进医院管理现代化,形成业财融合的经济管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医院内部将建立健全有关预算、成本、采购、资产、内控、运营、绩效等制度体系,依法依规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发挥经济管理工作的服务、保障和管控作用。推动医院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全方位的战略绩效管理,推动并完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活动,补齐我院经济管理的短板。
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夯实经济管理基础;顺应票据电子化改革市场需求,积极推进我院医疗服务电子化票据实施,方便患者医疗费用报销;同时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实现我院财务档案电子化及各控制节点的网络审签,方便职工及往来单位结算,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更科学、更公平绩效分配体系,激发员工积极性。运用KPI、RBRVS等工具,通过战略绩效的管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医院管理的实际作用,实现医院、科室、个人目标的统一,促进医院更好发展。
设置单独运营管理部门,积极推行运营助理员、价格协管员制度等,辅助协同临床业务科室加强科室内部运营和价格管理工作,通过上线实施医院运营管理的信息系统(HRP)来推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提升医院管理格局。
财务人员深入临床科室了解业务发展状况,把经济管理各项要求融入临床业务流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各环节,促进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深度融合,为医院财务人员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十三)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优化组织架构全面推进现代化医院管理。
按三级甲等医院建设要求,为全面深化医改,加强职能科室职能,使行政管理更加精细化,本周期内医院将增设部分职能科室,使医院组织架构更完善,更利于开展管理工作。2021年设立党委办公室负责党务工作,医院办公室负责医院行政工作;成立宣传科,独立负责医院宣传工作;成立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由分管领导牵头,成员在医务科、护理科、院感办、行管后勤各科抽调人员和资深退职干部组建;独立设置科教科负责教学、培训、继教、科研、新技术项目等工作;独立设置医患关系调解办,由医务、监察审计科、保卫科人员组建,前置投诉窗口,方便接待;药剂科列为职能科室,负责药品、卫材管理、药事质控和指导等工作;成立公共卫生科,负责公共卫生、传染病管理、预防保健等工作;成立采购办公室,负责处理需要走政府采购流程的相关事宜,加快设备采购速度和后勤物资规范集中采购。
坚持医院公益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落实医院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创建以医保DIP付费为基础的考核体系,逐步引进DIP和CMI考核指标,鼓励医务人员采用线上和线下多种服务方式开展诊疗活动。
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十四五”规划和要求,完善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基础投入,并推进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市及医院建设。完善各乡镇医疗卫生服务网,加快建立检验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全面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十四)夯实党建基础,加强文化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夯实党建基础,筑牢战斗堡垒。一、队伍建设,发展党员,规划管理正职干部必须是党员。各科党员比例百分二十。在一线发展党员。二、组织建设,主题党日活动,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引领业务,各支部开展创品牌活动。三、活动建设,开展公益宣传义诊健教,医共体对口帮扶。四、思想建设,意识形态建设,不忘初心,学四史,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传统教育,帮扶困难党员、职工。五、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不想腐不敢腐思维,坚持红线,风清气正。
打造“聚人”的医院文化。“十四五”期间,医院发展和进步仍旧充满机遇与挑战,通过开展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员工凝聚力,鼓舞士气和干劲,促进各项工作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十四五”期间,要集中力量推动医院文化建设,树立“文化兴院”的理念,对原有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用优秀文化引领发展,引导职工树立良好风尚,不断弘扬正气,提高职工素质,维护职工利益,维护患者利益,营造“医院有生气、专家有名气、领导有朝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
强化“正人”的医德医风。一是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务人员自身的认识水平。二是明确责任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不良的医德医风现象。三是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从患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更加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十四五”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继承“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经验,开创“十四五”发展的新局面,是一项历史性的重任。全院干部职工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凝聚力量、夯实基础,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克难攻坚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顽强奋进,为使医院早日成为技术高超、服务一流、设施高端、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而尽心竭力、不懈奋斗!
2021年 4月24日